目前,農業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。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,對于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、實現國家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。
發展農業機械化,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。農業機械化水平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。農業機械是先進的生產工具,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,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要素。現代農業靠科技,而農業機械是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重要載體。深耕深松、化肥深施、節水灌溉、精量播種、設施農業、收獲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,只有以農業機械為載體,通過機械的動力、準確性和速度才能達到。糧食機械生產廠家農業生產中的抗旱排澇、大規模的病蟲害防治等都需要機械化作業才能得到較好的實施。農業機械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生產規模、生產效率限制,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,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。
據專家測算,使用先進的農機化技術對于增加糧食產量的貢獻率達到20%。與手工相比,機械施肥可節省30~50%的化肥,用性能優良的植保機械噴藥可節省30-40%的農藥。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,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均以農業機械化為前提。沒有農業的機械化,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。目前,我國農業基礎依然薄弱、生產手段落后、農業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,迫切需要發展農業機械化,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,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,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、土地產出率、資源利用率,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防災抗災能力,推進農業標準化作業、專業化生產、產業化經營,提升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效益。
發展農業機械化,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。農業機械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,發展農業機械化,有利于促進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,推動農村生產發展。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運用,既有利于節本增效,又有利于擴大農民增收渠道,促進農民生活寬裕。比如,聯合收獲小麥可減少小麥遺灑損失5-8%,機械栽插比人工手插畝均節約成本30元以上,提高畝產25公斤以上。發展農業機械化,提高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,使用農機參與鄉村道路建設、河道疏浚等基礎設施建設,將有效地推動村容整潔。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,有利于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,帶動農民素質和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,促進鄉風文明、管理民主。
農機大戶是新型農民的代表,已經成為致富奔小康和建設新農村的帶頭發展農業機械化,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、重點在農村。四川農業機械化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,改變九億農民搞飯吃的局面,從“面朝黃土背朝天"的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,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;從以人力和畜力為主的落后低效的農業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,共享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。同時,農業機械化有利于促進農業節本增效,拓寬農民增收的途徑,縮小城鄉、工農差距,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。
作者:顧曉光邢凡輝
來源:《農民致富之 友》2011年第06期